0°

3C好物推荐:来自米家智能家庭套装,给你安心和智能的产品体验

从2013年至今,过去的四五年,小米科技已经不再是那家卖手机的企业,他们在不断的探索,探索未来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场景,5G时代下,科技能为用户带来怎样的新体验。近几年的小米在物联网领域的强势发展,已然让小米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平台,拥有近一亿+的设备物联量级。在以手机为基础下,推出小爱同学,让语音控制的操作体验进入千家万户,现在的智能家居中已经可以基础实现绝大部分设备的智能控制。从手机应用控制,到语音设备控制,小米的All IN证明,这条路是对的,是未来世界中的一大核心市场。
今天的3C好物推荐,为大家推荐一款很实用的产品:米家智能家庭套装,目前在小米商城即可购买,售价329RMB。从设备的组成来说,就是欧美市场中最普及的安防设备套装,拥有一个米家多功能网关、无线开关x1、门窗传感器x1、人体传感器x以及一个智能插座。设备的组合算毕竟丰富,比起传统的报警网关+门窗传感器x2+人体传感器x1的这种组合,插座的搭配,应该也是考虑多其运用场景较多,就是在门窗的配置上只有一对门窗传感器,可能使用起来会有点不好选,是放门上,还是有些窗户上也是由需求,比如住在较低楼层的用户。
对于产品的操作使用,现在市场上各大企业中的产品经理们都在思考的可能就两件事,如何简单的配对设备,如何简单的操作设备,而套包形式就是其中一个较好的体验,就是一次配对设备,即可完成多款设备接入,唯一的缺点就是,套包较贵啦,对于初次想体验的用户来说,不知投入是否能有预期的回报,所以会形成一定阻碍。
应用配对页面
若购买了该产品,需要在各大应用市场中,先下载“米家”App,近入应用后,完成简单的注册,会看到首页的左上方有个“+”的按钮,进入后,找到安防家居列表中的多功能网关,就可进入配对页面,页面中会告知你,需要进行设备的通电,然后会出现两个步骤,一个是需要连接你家里的WiFi路由器,这个操作是为了你即使不在家,也能通过网络进行控制设备,只要设备都通电了;第二个是连接完WiFi后的下一步,是需要到手机设置页中的WiFi网络列表中,找到这个多功能网关的热点,这一步操作是为了让多功能网关配对上WiFi网络,完成这两步后就进入配对等待,完成后就算网关配对成功。
在配对完成后,会发现页面中出现套包中的其他设备,因为在网关中已经默认先绑定好这些子设备,所以完成网关配对,就等于完成了套包配对。这其中的配对方式叫做:AP对码配对。这其中有个环节,对不同系统手机还有些区别,iOS的设备是需要跳出设备去找到设备的热点,而Android的设备因为权限可获取的原因,在这步骤上会简单些,用户不需要操作,系统会直接帮你找到设备热点,并连接上。
WiFi网络连接+设备热点连接
在完成配对后,就可以进行一些设备的控制,里面有些设置的内容,大家可以自己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设置,比如多功能网关,作为类似“大脑”的角色,可进行联动智能设备,自定义铃声,还可作为小夜灯,搭配人体传感器使用。
而门窗传感器,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,比如可以黏在你的入户大门上,小米设计的门窗传感器在造型上还是比较小巧精致的,有两个具有磁力的设备组成一组,可以作为开门通报,在应用中可设置开门后的响亮声音大小等,在传感器断开后,会向手机进行推送信息,让出门在外的你知道是否有人未经允许进入了。尤其对刚毕业后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人群,租房所担心的人不在家时会被人闯入的问题,可以做到一个监测作用。其发出的警报声也可以让闯入的人知道,他的不良举动已经被感知了,快快束手吧。
无线开关作为一个便捷的开关设备,可在应用中进行触发设备的设置。
智能插座的功能中,定时功能我认为最实用,比如你的设备充电,不希望总是被过从充,就可以做个定时,每次开启后,1小时或2小时候关闭,这样既能保证了充电,又能保护了充电的设备。虽然说大部分设备都已经是锂电池了,但类似的这种小场景,还是很有用。
最后一个就是人体传感器,这个小巧的传感器,可以搭配多功能网关的小夜灯功能,如图中的展示,你可以将传感器粘在床边位置,在你下床的时候,传感器监测到有运动的物体,即可通知网关开启小夜灯,该功能,在应用中>智能页需要进行添加该设置,就可实现。该传感器也可和小米的智能灯进行联动,实现入户灯,走廊灯灯效果。简单组装,就可升级你的家居智能化,让你体验物联网的家居场景,还是很有趣的。
IOT,物联网是未来十年的科技主战场,感谢小米的发展,让我们在这次的浪潮中走在了前面,国内还有涂鸦智能、华为等企业,都在不断为IOT的未来做着规划。而类似小米家庭套装的产品,其真是的使用场景,让越来越多用户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智能,为生活带来便捷。期待着为了更多有趣的产品出现。
(来源: 符十三频率 )
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
    所有的伟大,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!
欢迎您,新朋友,感谢参与互动!欢迎您 {{author}},您在本站有{{commentsCount}}条评论